经典议论文

时间:2023-10-23 11:54:01
经典议论文

经典议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议论文1

抱歉,我只有龙应台的文章,但是不是议论文,而且可能不全。

家是什么——龙应台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气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周末上街时,一家几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摩托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米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灯一黑,就是甜蜜的时间,在松软的被褥里笑闹踢打。朦胧的时候,窗外幽幽的栀子花香,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就是家。

曾经是异乡大学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它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它就在每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要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凉。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也有很多人,在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点心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摩托车去市场,把女儿贴在身后。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从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烫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经典议论文2

日子像手中的细纱,一不留意,就纷纷从指间流逝,而且义无反顾。刚进入高三时的新奇和丝丝恐惧,也被繁忙的学习生活挤到了角落里睡大觉。因为高三了。高三了,每次写下这几个字时都会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带着些许敬畏。

学长说:“我们是凤凰,带着千年的期盼,浴火再生。”为了浴火后的重生,我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黎明的曙光,等待黑暗后的光明。

我们等待时机,但绝不坐以待毙。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在学校园上空回荡,那是我们等待的声音;课堂上,我们的思维跟随老师一起遨游,我们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芒,那是我们等待的眼神;体育课,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欢笑,那是我们等待的热情;晚自习,我们等待自己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我们在积聚力量中等待。

我们在等待着,等待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后的康庄大道,等待如火六月后的自由,但时不我待啊!

当你从乒乓球台边经过却发现球台两头的人又换了一批时,你是否还在等待你在球台边挥汗如雨的情景再现?

当你听见高一高二的学生在谈论与初中同学的通信情况时,你是否在等待星期六的到来以便能和他们聚首?

当你因为月考的失利而独立窗前时,你是否还在等待老师像从前一样来安慰、开导你?

当你……

这一切一切的等待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但只有等到我们有能力触到阳光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面对这一切,而在这之前,我们需要马不停蹄。因为未来还需要我们去开拓,我们没有时间停留!

高三,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但同时我们又拒绝等待。

我们拒绝等待,拒绝做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拒绝做深巷中的陈酒,拒绝做埋在深土中的金子。因为不是每一只兔子都会撞到那个树桩上,也不是每一坛陈年好酒都会被别人闻到香味,金子再怎么发光,如果永远埋在地下,也是没人会发现的。

高三,与其傻傻地期待一个月圆的意境,不如将过去的种种抛入失忆的深渊,带上干粮与希望,在漫长的等待中促成那次质的飞跃。

高三,在等待中拒绝等待。

高三,在等待中努力;

高三,在努力中等待。

我相信,我们等来的必定是收获的季节,欣喜的时刻!

经典议论文3

起初我对围棋有点陌生,我喜欢它还有一段故事。那是我在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串门,去了那个阿姨家,我看见有两个小孩在玩,我好奇得走了过去,问:“你们在玩什么呀?”那个小男孩说:“我们在下围棋。”我好奇地看着那个四方形的棋盘,上方的黑子、白子被他们挪来挪去,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很想弄个明白,于是,回来的时候我就跟妈妈说:“我也想下围棋!”妈妈笑着说:“好呀!”

暑假到了,我高兴的一蹦一跳,因为妈妈要带我学围棋了。我们来到了一个位于桃园北路的一个学校,哇!学围棋的小朋友真多啊!我坐在试听的教室里,讲课的老师声情并茂,非常幽默,他说:“棋盘如战场,可以开发智力、修身养性、开阔思维、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我听得都入迷了,终于对围棋略知一二,知道了:围棋盘有19条线,竖有19条线,共有361个交叉点。完整的一副棋子,黑的有181子,白的有180子。天元是棋盘的中心点。棋盘上有4个角,4条边,1个中腹。我心想呵呵!原来下棋这么简单呀!

回到家里,便缠着妈妈跟我下棋没想每场都输,输棋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我眉头紧锁,有点烦燥,妈妈说:“孩子你不要着急,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的来,要用心、虚心,要约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勇敢的面对输赢!”我记着妈妈的 ……此处隐藏11278个字……违心话,做违心事。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几乎人人都被“触及灵魂”, 父亲只不过是个工人师傅,亦未能幸免。其所谓“理由”是:你的儿子有两个是“当权派”,都已经“靠边儿站”,你得揭发他们,划清界限。父亲回道: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一不贪二不占,他们的老爹我,至今还住在屋顶漏雨、屋门灌水的土坯房里,你叫我揭发他们什么?我倒觉得有这样儿子,脸上有光!

严慈相济,培育后人。儿女们都是在父亲的严格甚至是严厉的教育下长大的。不但教写字背书严厉,教孝悌礼仪严厉,就连教日常行为举止也同样严厉。我小时候,记得父亲每次外出归来,都会从褡裢中掏出些糖果,比如花瓣糖球啊、柿饼子呀、抿姜片(姜糖)什么的,分给我和妹妹吃。有一回父亲刚进屋,我就接过褡裢,伸出小手往里掏,却挨了父亲一巴掌。他厉声道,我给你可以,不许自己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母亲和妹妹到丹东去帮二哥家带孩子。父亲所在的编织社为职工设置了蒸饭锅,我每天中午放学就到那里与父亲一起吃饭。当时我十五六岁,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父亲用饭盒蒸杂粮饭,他只盛出去一小角儿,大半盒子都给我吃;我不忍:爸您整天蹲着干那么重的活儿,多吃点儿。我给他拨,他又给我倒回来:你正长身体。在那主副食品都极其匮乏的年代,在父亲的呵护下,我不但没大耽误长身体,而且心智也更加成熟了。我还常听他的徒弟们说:师傅教我们学做人、学手艺,特别严厉;而对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家庭,都非常关心。

父亲故事,做儿女的,说不完,道不尽,享不尽……

如今,我作为父亲的老儿子,已年过古稀。我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父亲给我的“O型”血液,在我的周身仍然是那样强力地搏动着;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父亲那严厉、深沉而又慈祥的目光,在我的心宇间仍然是那样明亮地照彻着——又如同长明火炬,正在穿越时空,继续照耀着我的儿孙们。

父亲节里,捧一束白玫瑰,献上对父亲的景仰、感恩、祈福与思念……

经典议论文13

贾凤霞,58岁,山西大同环卫工,她爱音乐,有空就拿儿子不用的萨克斯练曲子。每次扫完地,她都会给一位智障流浪汉买泡面,他吃面喝汤,她吹《天边》《走西口》,这样持续了一年,我知道,在方便面和音乐之间,他肯定会选方便面。但有了面吃,我相信,他也能听得懂音乐。

4月10日、11日,央视《夜线》栏目组记者来到大同,贾凤霞吹萨克斯、陪流浪汉吃泡面以及贾凤霞日常工作休闲的场景都进入了记者的镜头。在漫天飘舞的雪花中,大同街头的爱心音乐餐更添了几分温馨。

小杂评:完美的音乐,纯粹的人。贾凤霞的音乐,不仅飘进了流浪汉的心里,也是对这个社会最好的抚慰&&一曲安魂。

经典议论文14

经典遇上恶搞,就好像北京撞上西雅图,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碰撞摩擦产生了激情的火花。

近日,喜剧演员贾玲在一档节目中“恶搞”了花木兰,被花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强烈要求向全国人民道歉。我认为不该向全国人民道歉,贾玲作为喜剧演员,她的任务就是做一颗开心果,让观众在繁忙生活中紧绷的精神得到缓解。花木兰虚构的文学形象,作为经典,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位置如磐石,无法改变。花木兰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实在是太经典了,难免会被玩坏,被恶搞。就算这样,花木兰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经典。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压力太大,难免会苦中作乐。初中刚学木兰诗时有同学就在朋友圈上发了一篇改编了的花木兰诗。内容大意与原来完全不同,但总是会让看到文章的人哈哈大笑。我认为这不是最经典的侵犯,花木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被恶搞过很多次,也不见有人说我们把花木兰怎么了,也没有让我们道歉。

贾玲作为公众人物,对花木兰进行了恶搞,应该在那之前对花木兰说句对不起。可以表示对她的尊重和无心的冒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道长孟某要求拍摄《道士下山》的导演程凯歌向社会道歉。我认为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而马克思主义是遵循无神论的,在社会中还有许多不信教的人,为什么还要向这些不信教人道歉呢,这不是无理取闹吗?把小事大化吗?电影这类作为娱乐的东西大都纯属虚构,也可以说这是在另一时空发生的事,这些无中生有的人是想向世界证明他们的存在吗?

作为经典,如果一击就垮,那就不足以称为经典了,虽然作为公众人物,可能会对某些事或人造成利益或声誉的损害,但这只是某些人而已,那么只需要向某些人道歉即可。

经典议论文15

<>

说不,是一种拒绝。因为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你伤及自尊,所以你选择了拒绝,你说:“不!我不需要!”

说不,是一种放弃。你在不懈的追求中饱受煎熬,甚至历经艰辛,离成功一步之遥时,却坚持不下去了,你面露痛苦之色,无奈地摇摇头:“不,我不行了。”

说不,是一种反击。也许,你承受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误解;也许,你受尽了只有你自己才了解的太多的屈辱;也许,你再也忍受不了那些不负责任的指责,终于,你气冲牛斗,爆出一声怒吼:“不!你们给我闭嘴!”

谁也不能否认,说不,是天赋人权,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你可以在种种情况下说不。但是,作为你真诚的朋友,我还是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你:“不要轻易说不。”

道理很简单:就像忍受不了窗外的喧嚣和飞尘而把窗户紧闭一样,你不开窗,也拒绝了所有的明月清风鸟语花香;就像“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倍的努力一样”,既然你已经心急如焚、挥汗如雨地在断垣残壁中刨了十多个小时,为了那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生命,你绝不会在最后的时刻轻言放弃;就像我们的国家在面对那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们横加指责时,依旧面含微笑,耐心解释“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样,我们可以压住心头的不平和愤怒,因为我们明白,简单地说不并不能让他人心服口服。

其实,我中华传统经典之一《易经》早就告诉我们借助阴阳二气的“生生”规律,掌握天地人道,教导我们修身养性,然后才能“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儒学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更是强调做人尤其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必须韬光养晦、恭顺隐忍,惟其如此,才能跟周围的人们和谐共处、和气一堂——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需。动辄说不,只会徒增龃龉,弄得人人心气不顺,个个忿忿不平。

虽然如此,但是,朋友,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要说不。在应该说不的时候,你必须毫不含糊地大声地说:“不!”

就像屈原再也忍受不了楚怀王的昏聩,不愿跟奸佞同流合污一样,他以五尺之躯怒投滔滔汨罗,从而向当权者和楚国人民喊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声“不”;

就像文天祥不愿高贵的灵魂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被践踏一样,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坚决拒绝高级官员厚禄的诱惑,保持了一个中华士人高傲的操守。他的一声高震云霄的“不”,着实将一颗“丹心”刻在了灿烂的中华“汗青”之上。

朋友,我坚信,不远的将来,当我们中华民族以和平的姿态真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以强大的国力跟世界各国礼尚往来之时,我们就不必再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了,我们就可以大声地对那些饱含傲慢与偏见的指责说不!

所以,不要轻易说不,说出来必声震环宇。

《经典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